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86篇
  免费   6568篇
  国内免费   6876篇
林业   10359篇
农学   7991篇
基础科学   4848篇
  11919篇
综合类   46168篇
农作物   5794篇
水产渔业   5303篇
畜牧兽医   11071篇
园艺   3216篇
植物保护   4761篇
  2024年   255篇
  2023年   1400篇
  2022年   2219篇
  2021年   2659篇
  2020年   2615篇
  2019年   3118篇
  2018年   2036篇
  2017年   3112篇
  2016年   4049篇
  2015年   3948篇
  2014年   5127篇
  2013年   5283篇
  2012年   7189篇
  2011年   7316篇
  2010年   5927篇
  2009年   5927篇
  2008年   5450篇
  2007年   6513篇
  2006年   5845篇
  2005年   4879篇
  2004年   3627篇
  2003年   3158篇
  2002年   2482篇
  2001年   2228篇
  2000年   2062篇
  1999年   1581篇
  1998年   1398篇
  1997年   1272篇
  1996年   1236篇
  1995年   1178篇
  1994年   1136篇
  1993年   977篇
  1992年   900篇
  1991年   757篇
  1990年   673篇
  1989年   595篇
  1988年   465篇
  1987年   317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4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Small‐scale fisheries are recognised as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nutr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spite a lack of accurat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catches and consumption. While direct measurement remains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of collecting such data, it is impractical at large scales. Instead, household surveys based upon informant recall of fish caught and/or consumed are frequently used.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weight recall by informants (even over short recall periods)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Using data from household surveys,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catch and consumption estimates derived from: (a) asking informants to recall weights of fish caught and (b) asking respondents to recall lengths of fish caught and converting to weight were tested. Length‐based methods, using visual aids to assist recall, were more accurate, precise and correctable. These methods could be useful for catch estimation, especially where fish are processed, sold or consumed shortly after capture.  相似文献   
52.
蜕皮是甲壳动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与其蜕皮激素的合成密切相关,细胞色素P450(CYP)302a1是甲壳动物蜕皮激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克隆了罗氏沼虾CYP302a1基因(Mr-CYP302a1),cDNA全长185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629 bp,编码543个氨基酸(aa),分子量大小为61.09 ku,等电点为8.42。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YP302a1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含有5个P450基因家族特征保守区域:heme-binding、helix-K、helixC、helix-I及PERF。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r-CYP302a1首先与绿虾CYP302a1聚为一支,然后与凡纳滨对虾及三疣梭子蟹等十足目甲壳动物的CYP302a1聚为一支,与甲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表明Mr-CYP302a1在罗氏沼虾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Y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性腺中次之。同时研究发现,MrCYP302a1基因在罗氏沼虾的蜕皮后期(A期和B期)表达量很低,蜕皮间期(C期)表达量开始上升,在蜕皮前期D1亚期达到峰值。对Mr-CYP302a1进行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表明Mr-CYP302a1蛋白在罗氏沼虾Y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蜕皮过程中的蜕皮前期D1亚期达到峰值。综上所述,该基因在罗氏沼虾的蜕皮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3.
ABSTRACT

Use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cultivars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to Striga spp. and Fusarium oxysporum f.sp. strigae (FOS) represents a novel strategy to control Striga.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gene action controlling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nd to select promising sorghum crosses possessing both FOS compatibility and Striga resistance, along with good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One-hundred hybrids, developed from pairwise matings among 10 FOS compatible, high-yielding female lines and 10 Striga-resistant male lines, were evaluated with and without FOS inoculation. The F1s were field evaluated at three locations in Tanzania known for their severe Striga infestation, using an alpha lattice design with two replications. General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variances were significant for grain yield per plant, hundred-seed weight, plant height, flowering time and the number of Striga plants. The study demonstrated FOS inoculatio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controlling Striga. Families 675?×?672, AS435?×?3993 and 4643?×?AS436 displaying large SCA effects for grain yield, and 4567?×?AS429, 3424?×?AS430 and 3424?×?AS436 with small SCA effects for Striga counts should be useful genetic resources for breeding and integrated Striga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54.
杜鹃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级名花。经过数百年的人工选育,全球杜鹃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杜鹃花资源,但园艺化程度与国外差距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杜鹃花品种分类及品种名称较为混乱,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杜鹃花品种分类研究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研究方向。分析认为,综合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及品种亲本来源信息是建立科学品种分类体系的基础,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性状数量分析等方法进行归类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玉米Reid种质遗传改良效果,本研究以Reid类群重要种质J1491、J1492、J1493、J1495、J1498与PH6WC构建基础群体,通过DH技术育成DH系,经鉴定从中选取5个代表DH系6DH6、6DH7、6DH9、6DH10、6DH12作母本,以Non-Reid群5个优良自交系作父本,按NCII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DH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以组合6DH7×J1628最高为180.22%,组合6DH12×J1673最低为54.94%;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有6DH7和6DH10,穗长、穗粗亦为正效应,因此认为6DH7和6DH10更具应用潜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6DH7×J1673。各产量性状中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狭义遗传率高,主要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为鉴定有潜在价值的DH系及杂交种提供选择,为玉米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中富含活性氧(ROS)、活性氮(RNS)等活性成分,并具有低pH、高氧化还原电位、高电导率等特殊理化性质,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非热物理加工方式被应用到食品杀菌与保鲜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不仅能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霉菌等,还能维持食品本身的品质不受显著性破坏,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于果蔬和水产品的保鲜及肉制品的加工工艺中,满足目前市场对绿色无公害的产品需求。本文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展,讨论了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对微生物的灭活机理、对食品营养品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及PAW目前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保障能力。【方法】 2017年5月,利用紫花苜蓿和羊草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内建植不同豆草比例(紫花苜蓿占比为25%、50%、75%、100%)的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4次重复。建植一年后,通过样方取样法调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变化,测定紫花苜蓿叶片、枝条和根系生长发育、光合和水分等生理代谢特征,在测定根系结瘤特征基础上,采取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评估紫花苜蓿固氮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结果】 (1)混播草地建植一年后,对应25%、50%、75% 和100%设计的豆草混播比例,混播草地实际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11%、27%、53%和100%。(2)对比25%、75%和100%的初始豆草种植比例,50%的初始豆草比例下,生长季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1.4%、36.4%和51.7%。(3)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植株有更大的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生物量,上述指标最小值出现在100%的豆草播种比例。(4)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枝条和根系中淀粉含量最高,但枝条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5)50%的初始豆草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根瘤发育更完善,其生物固氮率较25%、75%和100%的豆草混播比例分别提高了13.5%、44.6%和79.2%。回归分析表明,随豆草比例变化,紫花苜蓿生物固氮效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生物固氮能力与豆草比例间存在非直线型变化关系。当初始豆草种植比例为50%时,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最大。豆草比例驱动土壤水分变化,进而通过调控叶片发育和光合等途径改变了紫花苜蓿植株和根瘤发育,是其影响生物固氮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58.
土壤消毒主要用于土壤病虫草害防控。过去几十年,土壤主要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消毒,不合理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热水浇灌等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且存在能耗较高、灭生性强、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目前,土壤日晒技术受到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农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壤日晒对农业病虫草害、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与应用,分析了土壤日晒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土壤日晒在未来农业绿色防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9.
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厚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探究旱作区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及土壤养分空间格局与变异规律。以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耕层厚度及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土壤养分选取有机质、pH、有效磷、缓效钾4个指标。结果表明:(1)各个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都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2)有效磷的半变异函数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其他指标的最优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各指标的块金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质>有效磷>pH>耕层厚度>缓效钾;(3)耕层厚度、有效磷均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缓效钾为东北高西南低,有机质为西南高东北低,pH除北洸乡偏低外均偏高。地统计方法能良好地描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征,各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过程中随机性与结构性并存,并且随机性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和实现基于物联网的玉米病害环境监测系统,笔者设计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云服务层和应用层的4层架构。在感知层,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玉米病害环境的温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光照强度和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在传输层中使用4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云服务层中,基于四川农畜育种攻关云服务平台,应用数据库技术、云服务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最后,在应用层采用B/S模式实现数据展示服务。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采集、稳定传输和安全存储数据,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它能够为玉米病害研究课题组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